437ccm·必赢国际2022-2023学年专科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
发布者:孙璐
发布时间:2023-12-09
浏览次数:432





滨 州 学 院




437ccm·必赢国际专科专业人才培养

情况报告

2022-2023学年)






二○二三年十月

目  录


1.软件技术专科专业...................................................................... 1

2.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方向)专科专业......................... 17


专业一:软件技术

一、专业培养标准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IT行业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在软件公司、企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中胜任程序员、网站开发员、数据库管理员、信息化管理员等相关工作岗位,从事软件开发、维护、应用及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经过5年左右的工程实践和职业锻炼,达到的具体目标如下:

目标1:能够有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解决计算机应用领域工程问题,胜任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维护、应用及技术服务等工作。

目标2:具有科学的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

目标3: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坚守职业道德规范,在工程实践中能考虑社会、法律、健康、文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目标4: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

目标5:具有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变化。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计算机工程问题。

1.1 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运用到计算机工程问题的描述中;

1.2 能针对具体计算机工程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对其求解;

1.3 能将计算机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数学建模方法,用于分析计算机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计算机专业知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使用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计算机应用领域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2.2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对计算机应用领域工程问题进行抽象化,建立模型对其进行正确表达;

2.3能够认识到解决计算机应用领域工程问题有多种可选方案,分析过程的影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计算机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模块或算法 ,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掌握计算机工程设计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3.2 能够针对特定需求,完成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模块、算法设计;

3.3 能够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等因素。

4.研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能够基于计算机领域科学原理对计算机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计算机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2 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计算机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

5.1 了解计算机专业常用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

5.2 能够针对具体的对象,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计算机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计算机专业工程实践和计算机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了解计算机专业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6.2 能分析和评价计算机专业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能够分析计算机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7.2 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计算机专业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分析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计算机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有正确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2 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9.个人和团队: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在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的角色。

9.1 具有合作意识,能与其他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

9.2 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

10.沟通:具有较好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能够就计算机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能就专业问题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10.2 了解计算机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具备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

11.项目管理:了解工程管理原理,熟悉计算机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11.1 了解工程管理原理;

11.2 能够将计算机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应用于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过程中。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能力。

12.1 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能使用现代化工具获取各种新技术与新知识,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12.2 能够适应计算机领域发展需求,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手段获取知识,适应行业发展。

二、培养能力

(一)专业设置情况

软件技术专业是在原来滨州师范专科学校专科专业的基础上发展来的。20054月批准成立,20059月开始招生,主要面向IT信息类企业,培养从事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截至目前已经培养了16届毕业生。近年来,学生的专升本率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一直名列前茅,学生在学科竞赛、就业创业等各方面均取得突出的成绩,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持续提高。毕业生在人才培养质量、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等方面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工作精神、业务水平、协作精神都受到了好评,社会声誉越来越好,连续多年就业率都达到90%以上。先后涌现出曹胜欢、陈西东、丁传磊、盛钰晴等一大批杰出校友。

(二)在校生规模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472人,其中202122人,202228人,2023422人。在校生年级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1软件技术专业在校生规模

(三)课程体系

软件技术专业所属主干学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要求,设置了相关课程,主要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拓展课程、集中实践环节等四大类课程(环节),四大类课程(环节)相互衔接,构成了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实践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36.5%

具体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各类课程学分结构比例如表2所示。

1  软件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别

具体课程

通识必修课程

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大学英语视听说、大学体育、军事理论等课程,共41学分。

通识选修课程

通识选修课程分7个模块开设,即:人文情怀、科学素养、社会责任、创新创业、沟通表达、审美素养、航空航天模块。每位学生在校期间至少选修9学分。

专业必修课程

包括高等数学、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和SQL Server数据库基础、HTML网页设计、Java Web程序设计、UI设计、实用软件工程、操作系统等专业课程,共35.5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

分为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专业限选课包括基于MVCWeb应用开发、JavaScript编程与框架、数据库设计和高级查询、Android开发基础、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专业英语、Linux操作系统等课程,这些课程中至少选修12.5学分;专业任选课有Animate动画设计、3D设计、影视后期制作、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网络攻防、Python程序设计、ORM框架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课程,这些课程中至少选修8学分。

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拓展课程

专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共3学分。

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包括IT职业素养训练、IT创新创业训练等课程,这些课程中至少选修2学分。

创新创业实训课程

包括参加大学生学科竞赛、听取学术报告或讲座、考取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等课程等,至少选修3学分。

素质拓展课程

包括志愿服务活动、公益活动、助教助研助管、社会实践课程等,至少选修1学分。

集中实践环节

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类,共19学分。


2 软件技术专科专业课程类别与结构比例表

课程类别

课内

教学

实验

教学

其他

教学

课内

教学

实践

教学

合计

学分

占总学分

比例(%

通识教育

平台课程

必修

496

224

96

31

10

41

31.5

选修

144



9

0

9

7.0

专业教育

平台课程

必修

432

272


27

8.5

35.5

27.3

限选

144

112


9

3.5

12.5

9.6

任选

64

128


4

4

8

6.2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课程

必修

24


24

1.5

1.5

3

2.3

选修

16


16

1

1

2

1.5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必修

/

/

/


19

19

14.6

选修

/

/

/





总计

1320

736

136

82.5

47.5

130

100

学分比例(%

/

/

/

63.5

36.5

100

/


(四)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

软件技术专业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积极尝试、大胆实施,取得较好成绩。

1.构建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本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情况如表3所示。

3 软件技术专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一览表

课程类别

具体课程

最低修读创新创业学分

创新创业通识课程

通过通识选修课程开设,每位学生在校期间至少修读通识选修课程中的“创新创业”类课程0学分。

0学分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3门专门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程,IT职业素养训练、IT创新创业训练2门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程。

5学分

创新创业实训课程

参加大学生学科竞赛、听取学术报告或讲座、参与学术研究(含SRTP)、考取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学术或创新成果、获得艺术或体育奖项、创业实践等课程。

3学分

合计

8学分

2.建立了创新创业学分累计与转换制度,允许学生以超出最低修读学分要求的创新创业学分冲抵选修课程。

3.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指导能力。

本专业拥有一支主要由中青年教师组成的高学历、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科研队伍。为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创业指导能力,先后组织多名教师参加了青年教师师资培训,为教师外出访学、进修、学习交流提供机会,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并且聘请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训和专业综合设计指导。

4.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

依托“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三创中心”,建有“CSDN滨州学院大学生俱乐部”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三创中心于20118月成立,设立的目的在于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具有独到的创意和团队精神、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的“三创“人才”。推动普通高等学校的信息技术类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着重突出实践教学体系与内容的改革和实验室建设。鼓励教师与学生将创新、创意研发成果转化为专利,进而技术移转与商品化或自行创业。

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强化大学生的“软实力”;加强实践教学,缩小社会适应周期”。并在建设中培养“三创”教师,打造“三创”领军团队,营造“三创”文化,形成“三创”环境。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及各类学科竞赛和企业项目,全面培养学生具备创意思考、创新实践与创业发展的能力,使本校学生能在经济与技术环境变迁剧烈之时代立足,并且全面提升及发挥本校师生的智慧,进一步实现学生创新性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展现。为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5.  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

软件技术专业始终重视以学科竞赛为龙头的大学生创新能力与专业实践水平培养,引导学生立足本专业参加各类学科竞赛2022-2023学年因为招生人数等原因,学生未有获奖情况。

三、培养条件

(一)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校重视对本专业的教学经费投入,近三年共投入教学经费1771060.61元,生均教学经费投入2767.28元,主要用于本专业的教学日常运行、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建设、校内外实践实习、教学研讨、教学差旅、图书资料购置、学生活动等,能够满足专业教学需要,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近三年本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如表4所示。

4 近三年软件技术专科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专业教学经费总额(元)

生均教学经费投入(元)

2020

638580.02

2534.05

2021

619968.57

2995.02

2022

512512.02

2831.56

三年共投入

1771060.61

(二)教学设备

计算机与通信实验教学中心承担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验课程和上机操作类课程的教学任务。计算机与通信实验教学中心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中心始建于1995年,目前共有实验分室40间,其中微机实验室14间,专业实验室26间,总面积约3400平方米。中心建有较为完备的计算机基础、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微机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与安全、通信原理、光纤通信、移动通信、信号与系统、物联网工程、传感器原理、创新创业、中心机房等实验室,承担着全校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面向全校开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毕业设计、实习实训等提供服务。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课程可以安排在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公共基础、微机原理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投入力度,中心现有仪器设备2100多台套,设备总值1400余万元,其中,2022-2023学年新增设备总值41余万元。

5-1软件技术专业主要教学实验室一览表

序号

房间

实验室名称

1

信息楼东1-16

计算机基础实验室

2

信息楼东1-17

计算机基础实验室

3

信息楼东1-19

计算机基础实验室

4

信息楼东1-20

计算机基础实验室

5

信息楼东2-14

软件技术实验室

6

信息楼东2-15

软件技术实验室

7

信息楼东2-17

软件技术实验室

8

信息楼东2-18

软件技术实验室

9

信息楼东3-14

软件技术实验室

10

信息楼东3-15

软件技术实验室

11

信息楼东3-17

软件技术实验室

12

信息楼东3-18

软件技术实验室

13

信息楼西2-02

微机原理实验室

14

信息楼西2-05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实验室

20

信息楼西3-08

创新创业实训室(I)

21

信息楼西3-10

创新创业实训室(II)

22

信息楼西3-11

创新创业实训室(III)

23

信息楼西4-07

软件技术实验室

24

信息楼西4-08

软件技术实验室

25

信息楼西4-12

产业学院实训室

26

信息楼西4-13

三创中心


5-2软件技术专业2022-2023新增实验设备一览表

资产名称

(件数)

深度学习工作站

64400

6

边缘计算开发套件

33300

1

(三)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本专业拥有一支主要由中青年教师组成的高学历、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科研队伍,从事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教学和管理专兼职教师36人,其中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16人。学历结构为博士3人,硕士33人。

近三年专业教师主持申请教育部科技项目1项,山东省统计课题1项,山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项,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滨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4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余项。近三年发表科研和教研论文20余篇,其中SCI三篇。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1次,山东省教师创新大赛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省级三等奖1次。

为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组织老师相互听课,集体备课,还先后组织多名教师参加了大数据、工程教育认证等培训,为教师外出访学、进修、学习交流提供机会,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2022-2023学年,新晋副教授2名。

(四)实习基地建设情况

实习与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过程。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为了满足教学需要,院先后与北京课工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嘉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山东易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学校与实习基地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效果良好。2022-2023学年新增天津信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云智星辉科技有限公司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6软件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一览表

基地名称

建立时间

地址

北京课工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19.10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7号北大青鸟楼B座一层

山东邦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2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新宇路西侧世纪财富中心AB613-1

南京嘉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2

南京市雨花台区宁双路1910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2021.02

济南市高新区浪潮路1036

山东易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趵突泉北路六号蓝石商务中心401

天津信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2023.08

天津市东丽区广轩道航空商务中心C区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C2号楼603

西安云智星辉科技有限公司

2023.08

陕西省西安市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航天中路385号众创广场7722

(五)信息化建设情况

1.滨州学院主要教学网站、平台包括:

1)教务管理系统

为了适应学校发展和学分制改革需要,学校购买了新的教务管理系统并投入运行。该系统是以学校校园网为基础,服务于全校师生的办公、教学与学习。


2 滨州学院综合教务系统


2)尔雅通识课和泛雅网络教学平台

为加强通识教育和学校在线课程建设,学校引进了尔雅通识课程和泛雅网络教学平台。



3 尔雅通识课程和泛雅网络教学平台


近年来,在山东省在线开发课程平台、泛雅平台、智慧树平台、希冀平台、课堂派等建设和丰富了一大批在线课程资源。程序设计基础、Java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技术、操作系统、SQL Server数据库基础、移动开发技术等课程投入使用并逐步完善,教师积极进行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3)图书馆网站

我们图书馆纸质图书187万册,电子图书124.63万册,。近几年来,图书馆电子文献建设进展迅速,拥有中国学术期刊、中国博硕论文、读秀学术搜索、AIAA航空航天、SpringerLink外文期刊、超星数字图书馆等120多个中外文数据库。图书馆网站包含馆藏检索、电子资源、读者服务等模块。学生在校内可以免费下载各类电子文献,方便学生学习。图书馆网址:tsg.bzu.edu.cn



4 滨州学院图书馆网站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软件技术专业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广泛吸收培训机构和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优点。在修订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平台+模块课程结构,构建紧密衔接、融会贯通、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不断改革教学模式,优选教学内容,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比例。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与国内多家IT类实训机构和软件公司进行了广泛接触,与达内、北大课工场等企业开展了协同育人合作。2022-2023学年,我们合作企业——山东易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2020级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开展了专业实训,北大课工场为2020级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开展了专业综合设计,带领学生进行软件项目开发训练。在进行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改革过程中也针对就业需求充分吸收了合作企业课程体系的优点,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我们的课程改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加强国际化合作交流。滨州学院与美国布卢姆菲尔德学院合作举办软件技术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自2016年开始招生,现有在校生122人。学生可以赴美国进一步学习,也可以专升本进一步深造。通过交流合作,引进了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学生通过学习外方课程,扩展了国际化视野,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

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率

2023届毕业生132人,总体就业人数109其中,专升本86人,出国出境深造2人,应征义务兵9人,协议就业或签劳动合同就业12,本专业初次就业率82.58%

2022届毕业生54人,应征入伍4人,总体就业人数44其中,专升本35人,出国出境深造1,协议就业或签劳动合同就业8年底就业率81.48%

2.就业专业对口率

软件技术专业培养毕业生方向多元化,毕业生具体分3个方向:Java方向、网络方向、多媒体技术方向。毕业生从事的职业类有:互联网开发及应用、计算机与数据处理、信息管理等。毕业生除了从事纯技术类工作以外,也根据个人的不同能力进行其他方面业务,例如沟通能力强的毕业生,担任计算机相关产业的销售推广工作或售后服务等,这些均属于专业对口。另外,软件技术专业也积极鼓励并为学生继续深造创造多方条件,近几年来专升本率均列全省高校同专业前茅。在2023年山东省专升本选拔考试中, 有86名学生顺利升入本科院校,占毕业总人数的65.2%。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用人单位和校友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调查,2023届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到90%以上

3.毕业生发展情况

软件技术专业是为适应滨州及黄河三角洲地区软件行业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而设置,毕业生的就业行业主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毕业生主要工作部门有:信息中心、研发部门、管理部门、售后服务部门等。毕业生主要从事岗位有:计算机软件技术员、软件开发程序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站管理员等。毕业生综合技术能力较强、工作态度认真,能及时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积极学习新业务,提高工作能力,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较高。

4.就业单位满意率

用人单位对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工作的整体情况普遍表示满意,大部分认为毕业生的整体质量水平在同类院校毕业生中处于较高的位置。另外,毕业生的工作态度都很好或较好,他们的专业知识都能满足或基本满足岗位的需求。

5.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学生在学习之余参加了各种学科竞赛,取得了良好成绩,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获得一致好评。滨州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深受相关企业单位的关注和好评。毕业生所在的用人单位普遍满意度高,认为毕业生的综合技术能力强、工作态度认真、有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及时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

6.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软件技术专业2023级学生共录取480人,报到422报到率88%

毕业生就业创业

2023届毕业生132人,总体就业人数109其中,专升本86人,出国出境深造2人,应征义务兵9人,协议就业或签劳动合同就业12,本专业初次就业率82.58%

信息工程学院教风严谨,学风优良,专升本全省高校同专业名列前茅。2023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共计132人,其中专升本86人,出国出境深造2人,升学率66.67%

1.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的措施

滨州学院多措并举,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软件技术专业的具体措施如下:

1)加大投入,为就业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2)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列入必修课,并设置IT职业素养训练IT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实训等选修课程,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3)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入伍预征等;

4)积极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组织毕业生参加校内外招聘活动,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以“滨州学院服务滨州科学发展”为契机,加强与地方有关单位的联系和对接,开展多方面合作,促进毕业生就业。

在学生创业方面,437ccm·必赢国际团总支多年来始终不渝地坚持,培育出了较为系统完善的创业扶持体系和平台立足专业特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转化,积极扶持广大团员青年投身创业大潮。为扶持服务于青年大学生创业,437ccm·必赢国际团总支致力于创建“创业扶持型”团总支,采取多种措施:

1)开展创新创业沙龙、创新创业大讲堂等活动,邀请国内知名IT企业大牛和滨州创业青年典型来校分享经验;

2)在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和信息楼实验室以及校外滨大科技市场、黄金大厦、中海大厦等为创业学生提供创业场所,进行实地孵化;

3)全面落实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加大贷款支持力度。

4)勇立互联网创业的潮头,积极抢占国内知名创客空间平台,与北京中软国际创客电子商务孵化基地、上海老A电商学院等国内知名创客空间合作培训孵化学生创业项目。

2.2023毕业生创业情况

2023届毕业生未有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者面临的主要困境是创业资金缺乏、个人创业经验能力不足、缺乏充足的创业信息服务以后专业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1.专业发展趋势

软件技术专业的发展趋势:

1在业务中间件平台上开发软件成为应用软件开发的发展方向;

2随着网络应用与软件开发技术的融合,软件技术呈现SOA 架构的应用、与Web2.0 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以及云计算的出现三大特点。

 2.专业发展建议

1)当代软件技术网络化已从互联网发展到物联网的新阶段,呈现出网络化发展趋势的新内涵。在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中,可以考虑软件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入结合,从国家战略层面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

2)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相关课程和技术。大数据的数据挖掘和云计算技术是基于虚拟化互联网环境的新型的服务模式,是当代软件技术向互联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我国,大数据的处理与云计算技术已经悄悄兴起,很多高校已经设置了相关研究方向和课程。

3)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和嵌入式软件,发展我国自主工业软件。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建设相对滞后;

2)本校社团活动整体参与度较低。社团活动是提升学生能力和在校感受的重要途径,学校应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其中。

3)与一些先进的高等职业院校的IT类专业教学相比较,我系专科专业仍然存在培养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不够灵活、学生实践能力弱等问题。

 2.整改措施:

1)加强教材建设,鼓励教师申报学校教材编写和教材出版项目,配套适合教学的优秀教材和讲义。

2)适当加强社团相关活动的扶持力度,鼓励学生更多参与其中,增强其对母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更好地促进个人能力的提升。

3)从毕业生从事的职业、行业特点入手,加强课程培养;同时结合毕业生对教学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从实习实践等方面入手,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调整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实用性,不断完善专业课程教学。

4)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深度力度。从制定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始,调研企业需求,参考企业意见,后面的实习和实训环节中,让学生深入企业熟悉和锻炼。

5)改革教学模式和考核制度。引入翻转课堂、微课教学、网络教学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做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改革考核制度,采取期末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学生重成绩、轻能力、轻知识运用的现象。


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方向)专科专业


一、专业培养标准

(一)培养目标

面向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快,具有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较强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应对未来挑战,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在信息技术服务类公司、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中胜任网络安全工程师、安全运维工程师、渗透测试工程师等相关工作岗位,从事网络设备调试、网络安全管理、网络设计与施工、网络安全维护、网络安全服务、网站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测试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5年左右应达到以下要求:  

目标1:具备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在工程实践中能综合考虑社会、法律、健康、文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目标2:能够有效运用信息安全知识和专业技术,解决信息安全领域实际复杂工程问题,胜任信息安全领域运维、渗透、管理、等保服务等工作;

目标3.具备管理工作团队及协调项目的活动能力,能够组织制定工作计划并有效实施,能够对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目标4.能够运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目标5.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变化。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运用数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信息安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数学、工程基础和网络安全基础知识,能够用于工程问题表述与建模;

1.2能够将信息安全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信息安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推理与分析;

1.3 能够将信息安全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信息安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比较与综合。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工程科学和计算机专业知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信息安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基于数学、工程科学和计算机专业知识,识别信息安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组成以及关键环节和参数,并能够对复杂工程问题建立模型;

2.2能够认识到解决信息安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有多种可选方案,通过文献研究等方法分析过程影响因素,从中选择最佳解决方案。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信息安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模块,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掌握解决信息安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相关设计开发方法,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3.2能够针对信息安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软件系统和模块,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并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3.3能够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等因素,论证解决方案可行性。

4.研究:能够基于信息安全相关知识并采用文献调研方法对信息安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解释,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基于信息安全知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信息安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2能够根据信息安全问题特性,选择研究路线,制定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地开展实验并正确地采集实验数据;

4.3能对实验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信息安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信息安全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包括对信息安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了解信息安全常用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5.2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资源、平台和工具,用于信息安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分析、设计;

5.3能够针对具体安全对象,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信息安全工具进行模拟和预测,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 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信息安全工程实践和信息安全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了解信息安全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6.2能分析和评价信息安全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信息安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掌握信息安全相关产业的发展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个人应承担的责任;

7.2了解信息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能够理解和评价复杂问题的信息安全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信息安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具有正确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2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自觉遵守,理解工程师对公众和环保的社会责任,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项目负责人的角色。

9.1能够正确认识自我,理解个人素养的重要性,并具有团体意识;

9.2能够理解多学科团队中每个角色的含义以及能够完成自己在团队中的充当角色的工作。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10.1能够就信息安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10.2对信息安全领域及其行业的发展趋势跟踪了解,了解计算机专业相关的技术热点,并能够发表看法。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能够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备初步的信息安全工程项目管理经验与能力;

11.2 掌握信息安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各过程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并适应新的热点或者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学习新技术、新知识;

12.2能够适应信息安全领域发展需求,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手段获取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理解、总结、归纳,适应行业发展。

二、培养能力

()专业设置情况

437ccm·必赢国际是在原来滨州师范专科学校专科专业的基础上发展来的。437ccm·必赢国际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于20042月批准成立,于20049月开始招生。近几年来,本专业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与达内教育集团开展校企合作,共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方向)专业,按照“理论够用、突出应用与实用、强调实践技能、综合素质提高”的原则,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采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专业能力、就业创业、学科竞赛、升本深造等各方面均取得突出的成绩,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持续提高。经过年的办学历程,现已为山东省培养了1300余名毕业生。毕业生在人才培养质量、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等方面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工作精神、业务水平、协作精神都受到了好评,社会声誉越来越好,连续多年就业率都达到94%以上。

(二)在校生规模

截止930日,本专业的在校生人数为129人,其中202080人,202120人,202229人。在校生年级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校生规模

(三)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属主干学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设置了相关课程,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等四大类课程(环节),四大类课程(环节)相互衔接,构成了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教学环节,获得毕业要求的最低120 学分其中理论教学68.5 学分,实践教学51.5学分所修学分中通识必修课程20.5学分,通识选修课程10学分,专业必修课程 39 学分,专业选修课程20.5学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5 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25学分。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实践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达到42.9%

具体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各类课程学分结构比例如表2所示。

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别

具体课程

通识必修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B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B

形式与政策、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军事理论共20.5学分。

通识选修课程

通识选修课程分7个模块开设,即:①人文情怀模块、②科学素养模块、③社会责任模块、④创新创业模块、⑤沟通表达模块、⑥审美素养模块、⑦航空航天模块,共选修10学分。

专业必修课程

包括高等数学、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Python编程基础、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Windows系统管理、MySQL数据库管理、网络攻击与防御、Linux网络操作系统等课程, 共39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

包括互联网运维应用管理、PHP安全开发、WEB安全与渗透、HTML5开发基础、云计算概论等课程,共20.5学分。

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拓展课程

专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共3学分。

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包括职业素养训练或者创新创业训练等课程,这些课程中至少选修2学分。

创新创业实训课程

包括参加大学生学科竞赛、听取学术报告或讲座、考取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等课程等,至少选修3学分。

素质拓展课程

包括志愿服务活动、公益活动、助教助研助管、社会实践课程等,至少选修1学分。

集中实践环节

包括军政训练与入学教育、生产劳动、毕业教育、认识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实训、顶岗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共25

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类别与结构比例表

课程类别

课内

教学

实验

教学

其他

教学

课内

教学

实践

教学

合计

学分

占总学分

比例(%

通识教育

平台课程

必修

232

96

92

14.5

6

20.5

17.1

选修

160

0

0

10

0

10

8.3

专业教育

平台课程

必修

432

384

0

27

12

39

32.5

限选

144

112

0

9

3.5

12.5

10.4

任选

96

64

0

6

2

8

6.7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课程

必修

24

0

24

1.5

1.5

3

2.5

选修

16

0

16

1

1

2

1.7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必修

/

/

0

/

25

25

20.8

选修

/

/

0

/

0

0

0

总计

1104

656

132

68.5

51.5

120

100

学分比例(%

/

/

/

57.1

42.9

/



2.课程改革

坚持把课程改革建设作为专业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和切入点,同时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龙头,推进课程群建设。本专业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作为学校重点课程建设和核心课程建设以及省一流在线课程。教师通过申报立项课程建设、参加讲课比赛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和授课水平,院系通过开展学生评教、督导听课评课等措施提升课程质量。积极探索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律,针对本专业技术更新快、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开展了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通过课程考核改革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近几年,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情况,本专业教师在部分实践性强的课程中采取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改变了原来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单一考核方式,注重课程考核方式的科学多样,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测试,并以此来带动课程的教学改革。

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学生

20202021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达内联合办学,引入企业合作教学机制,在教学内容上更接近企业的需求,提高学生质量。

3.教材建设

建有科学的教材选用与评估制度,严格规范教材的评估与选用流程。本专业优先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行业规划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和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重视教材开发,鼓励教师编写反映课程改革成果的特色教材、自编教材、讲义等,2022年度,自编《计算机网络》教材并应用与教学中。

(四)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

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方向)专业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积极尝试、大胆实施,取得较好成绩。

  1. 构建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本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情况如表3所示。

3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一览表

课程类别

具体课程

最低修读创新创业学分

创新创业专门课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IT创新创业实践职业素养训练或者创新创业训练

5学分

创新创业实训与素质拓展课程

参加大学生学科竞赛、参与学术研究(含SRTP)、考取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 创业实践获得学术或创新成果志愿服务活动、公益活动、助教助研助管

 4学分

(第二课堂)

合计

9学分

2.建立了创新创业学分累计与转换制度,允许学生以超出最低修读学分要求的创新创业学分冲抵选修课程。

3.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进企业顶岗实习,鼓励教师外出培训。

4.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建立大学生三创中心,鼓励大学生创新。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三创中心于20118月成立,设立的目的在于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具有独到的创意和团队精神、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的“三创“人才”。推动普通高等学校的信息技术类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着重突出实践教学体系与内容的改革和实验室建设。鼓励教师与学生将创新、创意研发成果转化为专利,进而技术移转与商品化或自行创业。

5.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学校设置各种学科竞赛,设置各种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院系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知识传授、项目带动、技能培训等途径,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坚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加强校内外实践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习训练。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进一步突出实践教学地位,层层递进、三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充足的学时。

实施SRTP训练计划,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把参加创新、创业活动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指标。同时通过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相关课程学分等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大学生竞赛活动,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强,更富有创新精神。

目前,专业建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个,同时根据专业特点,将继续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学校遴选了一批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学生有吸引力且基础条件较好的实验室向广大学生开放,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继续坚持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必修课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将创业教育与专业相结合,开设《IT创新创业实践》创业课程。

充分发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学生社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活动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持之以恒地加大对大学生创新计划立项工作的支持力度。

三、培养条件

(一)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重视对本专业的教学经费投入,近三年共投入教学经费1146431.73元,生均教学经费投入2735.46元,主要用于本专业的教学日常运行、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建设、校内外实践实习、教学研讨、教学差旅、图书资料购置、学生活动等,能够满足专业教学需要,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专业教学经费近三年投入情况如表4所示。

4 近三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科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专业教学经费总额(元)

生均教学经费投入(元)

2020

326871.04

2553.68

2021

386357.22

2995.02

2022

167061.93

2831.56

三年共投入

880290.19

()教学设备

滨州学院437ccm·必赢国际建有“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实验中心”,共有实验分室40间,其中微机实验室14间,专业实验室26间,总面积约3400平方米,设备总值1400多万元。设有计算机基础、软件技术、微机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电子电路、计算机网络与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网络综合布线、创新创业实训室、物联网综合实训室、物联网工程和传感器原理等专业实验室,如表5-1其中,2022-2023学年新增教科研设备总值61余万元,如5-2所示。

5-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要教学实验室一览表

实验室名称

科研仪器设备值(元)

计算机基础实验室

698645

软件技术实验室

7042339

微机原理实验室

119690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

142724

电子电路实验室

1094462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实验室

320496

人工智能实验室

336121

大数据技术实验室

306269

通信原理实验室

199550

信号与系统实验室

293310

光纤通信实验室

206469

移动通信实验室

636136

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

250390

创新创业实训室

488202

物联网综合实训室

666790

物联网工程实验室

221570

传感器原理实验室

129051


5-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2021-2022新增实验设备一览表

资产名称

(件数)

深度学习工作站

64400

6

边缘计算开发套件

33300.00

1

5G智能感知计算平台

70200.00

1

机架式服务器

24300.00

2

()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本系拥有一支主要由中青年教师组成的高学历、高素质、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双师型教学科研队伍,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和管理的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3人,博士及在读博士教师12人,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10余篇,参编出版教材、著作10余部,参与承担教育部、山东省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共20余项。

(四)实习基地建设情况

实习与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过程。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为了满足教学需要,系院先后与达内软件有限公司、滨州阳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浪潮优派科技教育有限公司、山东海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开展合作。为了加强航空内涵建设,近年来新增实习基地3个:西安美联航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云安通航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昊天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实习基地数量不断增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提供认识实习、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学校与实习基地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展开合作,效果良好。

6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一览表

基地名称

建立时间

地址

滨州阳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2007.01

山东省滨州市黄河五路504

济南达内软件有限公司

2012.04

山东省济南市山大路47号数码港大厦B18

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5.07

天津市西青区滨水西道399号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

滨州一点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6.5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黄河七路渤海十路向东300米路北

北京华清远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

2017.3

济南市高新区舜华路三庆世纪财富中心B34

山东北滨实业有限公司

2017.5

山东省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滨港九路以西、北海三路以北

北京课工场融合科技有限公司

2017.5

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广德大街20号院9号楼2228

山东华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8.04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黄河十二路渤海九路二十里堡居委会办公楼7

山东滨航科技有限公司

2018.08

山东滨州高新区创新大厦12F

西安美联航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2019.04

陕西省西安市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蓝天路15

北京云安通航技术有限公司

2019.04

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东路10号院东区10号楼11-12

哈尔滨昊天通用航空有限公司

2019.06

阿城区检察院干警高层住宅楼2-2302

山东邦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2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新宇路西侧世纪财富中心AB613-1

南京嘉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2

南京市雨花台区宁双路1910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2021.02

济南市高新区浪潮路1036


()信息化建设情况

1.滨州学院主要教学网站、平台包括:

1)教务管理系统

为了适应学校发展和学分制改革需要,学校购买了新的教务管理系统并投入运行。该系统是以学校校园网为基础,服务于全校师生的办公、教学与学习。

2滨州学院综合教务系统



2)尔雅通识课和泛雅网络教学平台

为加强通识教育和学校在线课程建设,学校引进了尔雅通识课程和泛雅网络教学平台。


3尔雅通识课程和泛雅网络教学平台

3)图书馆网站

图书馆现有文献资源总量达到260余万册,其中纸质图书文献150余万册,电子图书100余万册,纸质期刊2200余种,近10万余册。重点收藏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民国丛书》等,形成古近代经典文献系列,另外收藏线装古籍近5000册。建国以来国内主要报纸收藏完整。建有黄河三角洲文献室,收藏地方文献和孙子研究文献。近几年来,图书馆电子文献建设进展迅速,拥有《中国学术期刊》、《中国博、硕论文》、《超星数字图书馆》、《地方志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EBSCO外文期刊》等30多种中外文数据库,形成了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的馆藏体系。


4滨州学院图书馆网站

2.本专业相关信息平台建设

1)437ccm·必赢国际网站

5滨州学院图书馆网站

2)云教育综合平台

依托437ccm·必赢国际云计算中心,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推进智慧教学。构建一个“三通两平台”云教育综合平台。“三通”是:课内和课外教学互相打通,学生可以利用云教育综合平台在课外完成相关项目,推进课内教学;校内和校外打通,云教育综合平台支持校企合作项目并支持各类学生创业项目;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每个教师、学生和合作单位都有自己的空间,所有与学习相关的活动都可以在云教育综合平台中完成。“两平台”: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各类教育资源为所有师生使用;综合管理平台,为整个教学过程提供教育教学管理基础数据和管理决策依据。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场景,基于大数据技术感知、识别、分析、处理、监督、评价、反馈、决策整个教育教学过程。

6 云教育综合平台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本专业紧紧围绕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和“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 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 以专业认同教育为抓手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持续提高教学质量。我系多年来坚持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并建有完善的毕业生跟踪机制和毕业生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了“毕业生-在校生网络交流平台”,在校学生可以随时在网络上与本专业毕业生进行交流,通过毕业生的切身体会以及他们的岗位工作细节、工作经验和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在校学生可以更加深入提高对专业的理解与认同;将新生专业教育嵌入到“新生研讨课”等课程中,通过专业教师、高年级学生、本专业毕业生、企业工程师等人员从不同角度的讲座讲述专业的发展前景、逐步引导和深化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与认同;企业自学生一入学就参与学生的学习,企业工程师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各种教学环节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参与。企业工程师的授课、指导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和对知识的理解。多年来形成的全方位、立体式、多方参与的专业认同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学习兴趣,塑造了本专业优质的学风。

3) 多措并举,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以信息技术行业和社会需求为背景,以职业岗位为目标导向,以职业对工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需求为基础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重视学生具有扎实学科与工程知识基础的同时,培养他们具有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从事相关职业的能力与素质。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性强、服务性强、知识更新快、社会需求大等特点,在学生培养上,通过实施创新学分、实施过程考核和提高平时成绩等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CSDN高校俱乐部等学生科技社团活动、大学生学科竞赛、对外提供科技服务等一系列工作,提高学生的服务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等能力。逐渐形成了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支撑、科技活动为拓展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对学生的需求为根据。坚持产学结合的培养方法,满足企业需求作为课程设置的出发点,以职场环境为背景,全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根据企业和社会的用人需求,调整方向,课程、开发、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方案。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率

2023届毕业生78人,升学51人,总体就业人数60人,初次就业率76%

2.就业专业对口率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毕业生方向多元化,毕业生具体分3个方向:网络安全方向、网络运维与编程方向。毕业生除了从事纯技术类工作以外,也根据个人的不同能力进行其他方面业务,例如沟通能力强的毕业生,担任计算机网络相关产品的销售推广工作或售后服务等,这些均属于专业对口。另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也积极鼓励并为学生继续深造创造多方条件,近几年来专升本率均列全省高校同专业前茅。

3.毕业生发展情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为适应滨州及黄河三角洲地区网络以及软件行业应用性人才的需要而设置。截至202310月底,2022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有:国有企业、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软件开发企业、网络服务企业、网络产品销售企业等,毕业生主要工作部门有:生产部门、信息中心、研发部门、管理部门、销售部门、售后服务部门等。毕业生主要从事岗位有: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售前售后技术支持、安全助理、网页设计员、程序员等。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

4.就业单位满意率

通过承办毕业生招聘会、走访毕业生工作单位等途径,采取问卷调查或者现场走访的形式,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我们毕业生的评价。从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明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需求,教师爱岗敬业,具有较高的教学和学术水平,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学水平、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认可度较高。

5.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滨州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深受相关企业单位的关注和好评。毕业生所在的用人单位普遍满意度高,认为毕业生的综合技术能力强、工作态度认真、有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及时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1.具体措施

滨州学院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在多年的就业工作中,健全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机构建设和监督检查机制,建立了学校就业指导委员会、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中心、创业指导中心)、系(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和校、系(院)学生会就业创业部、班级就业委员五个层次的就业工作体系,逐步形成了 “党委行政主导,主管部门统筹,院系工作为主,全校上下参与”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为学生就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滨州学院多措并举,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具体措施如下:

1)每年多次召开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以及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要点,提出总体要求和具体工作目标;

2)健全制度,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监督考核,先后出台了《滨州学院关于加强就业工作的意见》、《滨州学院就业工作考核评估细则》等文件,实施副科以上干部、副高以上教师帮助困难学生联系就业岗位制度、就业工作例会制度和系(院)就业工作每周一上报、每周一通报制度;

3)加大投入,为就业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4)加强职业辅导教研室建设,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列入必修课,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5)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入伍预征等;

6)积极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组织毕业生参加校内外招聘活动,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以“滨州学院服务滨州科学发展”为契机,加强与地方有关单位的联系和对接,开展多方面合作,促进毕业生就业。

在学生创业方面,20129月印发《滨州市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方案》,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创业条件的毕业生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服务。主要措施有:

1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实训)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为在校大学生传授创业经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业竞赛活动

2全面落实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加大贷款支持力度。

3)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建立完善高校毕业生创业导师制度,组织成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导师团、专家志愿团等,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咨询、信息、个性化辅导等服务;开展创业帮扶活动,建立创业高校毕业生俱乐部、创业高校毕业生联谊会等创业交流平台。

4)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孵化服务。每个县区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各1处。滨州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2014年开始筹建,2015年春天开始运营,已有30多名学生入驻创业,而且大部分创业者都实现了盈利。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1.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

随着 “三网融合”的大力推进,随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企业对高技能水平的新型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量(特别是网络安全人才)平均每年增长71.2%,预计今后5年将达到100-200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网络技术人才要求的专业人员还不足。据信息产业部统计,全国90%的企业网络技术人员属于传统网络管理人员,由于技能单一、专业知识更新速度滞后,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业内人士认为,计算机网络发展呈现规模大、功能强、变化快等三大特征。因此,要保证网络能够正常运行提供服务,必须依靠高技能型的网络人才,要求新型计算机网络人才的知识体系能够涵盖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的各个方面,并掌握网络系统的实施、维护、管理、安全防护和营运等多方面技能。传统概念的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由于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更新速度滞后,已经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2.专业发展趋势

专业发展建议

信息技术产业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与物质基础,山东省是信息技术产业大省,201410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提出“高度重视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推动信息技术产业持续健康”。滨州市人民政府提出“四化同步”、“两化融合”工作,要求“用信息化提升工业化水平,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滨州学院作为黄河三角洲上唯一所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处于“黄蓝两区”交汇点,区域优势明显,理应有所担当。在此背景下,滨州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大力开展校企产学研合作,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必能促进本专业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安全方向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发展重点;

移动和无线网络技术以及移动开发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发展重点。

建议:

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方向的课程建设以及师资建设。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校地、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不够紧密;

2)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改革不够深入;

3本校社团活动整体参与度较低。

2.整改措施:

1)加强教材建设,鼓励教师申报学校教材编写和教材出版项目,配套适合教学的优秀教材和讲义。

2)适当加强社团相关活动的扶持力度,鼓励学生更多参与其中,增强其对母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更好地促进个人能力的提升。

3)从毕业生从事的职业、行业特点入手,加强课程培养;同时结合毕业生对教学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从实习实践等方面入手,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调整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实用性,不断完善专业课程教学。

4)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深度力度。从制定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始,调研企业需求,参考企业意见,后面的实习和实训环节中,让学生深入企业熟悉和锻炼。

5)科研与教学进一步融合,将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内探索科研团队和教师个人的学术发展、科研反哺教学、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等工作与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互相融合、互相支撑的机制和途径,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使教学与科研实现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437ccm·必赢国际(中国)官方网站-BWIN SPORTS 地址:山东省滨州市黄河五路391号, 邮编:256600 电话:0543-31900